2025年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这份报告将进一步优化香港投资移民政策,为全球投资者敞开更大机遇之门!目前,“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要求申请人在港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其中房地产投资额(无论是住宅或非住宅)最多只算入1,000万元。最新《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将优化该计划,如购买非住宅物业,计入投资额的上限从1,000万调整至1,500万,成交价格不受限制。如购买住宅物业,计入投资额上限依旧为1,000万,但可算入的住宅物业投资会放宽,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元。希望通过投资移民获取香港身份的人,可以选择投资1500万港元的非住宅物业,并搭配1500万港元的其他类型投资;也可以选择投资价值达到或超过3000万港元的住宅物业,并搭配2000万港元的其他投资。最新数据显示,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三个月内申请案激增51%,截至8月超1,900宗。投资金额从5月的370亿港元增至目前的580亿港元待审批规模,近三个月增幅达57%。政府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行人才政策,以进一步提升香港的人才竞争力,支持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繁荣。香港自2022年《施政报告》推出一系列人才输入计划之后,至今已有超过23万人才来港工作和发展。其中,高才通计划的申请续签率达55%且素质极高,在港主要从事创科、金融等行业。从薪酬水平来看,该计划下引进的人才中,95%月收入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约2万港元),其中50%人才月收入更接近中位数的两倍。自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录取非本地自费学生的上限,将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提升至50%;同时,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也将由100%上调至120%。目前每年为本地学生提供的15,000个资助学额将维持不变。这意味着本地生源规模保持稳定,而非本地生名额将相应扩大至15,000个学额的50%,即7,500个。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施政报告》提出,教育局将以试点方式允许直资学校申请增加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通过自资入学模式,吸纳更多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进一步丰富香港教育体系的国际化和多样性。